中新网酒泉12月4日电 (马帅莎 李莉)12月4日,埃及二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并成功入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研制的全色多光谱相机和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数控分系统,将为埃及的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管理等方面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和卫星数据传输服务。
其中,埃及二号卫星搭载的全色多光谱相机可谓本领多多。它可以在600余公里的轨道高度上,看到地面上移动的小汽车,兼具“明眸善睐”、“身巧高稳”、“眼疾手快”多项优势。
12月4日12时1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埃及二号卫星。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是中埃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结出的硕果。汪江波 摄
具体而言,埃及二号卫星相机采用高轻量化的镜筒和主框架相结合的卧式结构构型,通过仿真优化结构设计,保证了相机在经历装调、振动试验、长途运输、境外总装集成测试及发射后的光学系统稳定性,进而确保了在轨图像质量优异。
在忽冷忽热的太空环境中,埃及二号相机身披轻盈的多层隔热组件,实时监测自身温度,通过主被动热控措施使各光学元件工作在舒适的温度环境下,为高稳定的图像输出提供保障。
在成像方面,埃及二号卫星相机适应卫星平台的侧摆功能,可快速灵活地获取指定地区的地面图像,同时此相机具有比同类型相机更高的单次连续成像能力,极大提升了相机的成像效率,进而提高了相机的应急灾害成像能力。
此外,相机具备成像超时自动关机功能,可有效防止由于成像指令设置错误导致开机成像时间过长的问题,避免身体“发烧”影响产品安全,在轨操作安全性更高。相机在轨应用软件还可以上注更新升级,使相机在轨好用、易用,在轨可维护性更强。

焦面探测器为相机的核心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相机的成像质量。埃及二号相机焦面采用中国国产化的高性能器件,对地能够像扫描仪一样推扫成像。全色谱段通道输出的黑白照片,融合多光谱通道的彩色“滤镜”,就可以在保留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得到色彩逼真的高分辨率图像,精准分辨地面景物,如街道、建筑、车辆、山地水系、地形地貌等。
据了解,后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团队将继续为埃方提供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中埃两国在科技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友好合作。(完)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电 (李京泽 曾玥)中国人权研究会12月4日在北京举行“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

图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在开幕式上讲话。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指出,75年前,《世界人权宣言》确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共识。回顾75年来的历程,中国始终是《宣言》的智识贡献者、积极倡导者、坚定践行者。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发扬《宣言》精神提供了中国方案。今天,我们重温《宣言》精神,就是要阐明全球人权治理的坐标与方向,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2月4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举行“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中国人权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认为,《世界人权宣言》集政治宣言、法律宣言和道德宣言于一身,把人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融合在一起,推动世界各国以“实现人民权利”作为评价政府的政治标准,对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研讨会现场。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认为,当代中国人权观坚持以人民为人权主体和中心,坚持人权“首要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创新发展了世界人权主体理论,丰富完善了世界人权客体理论,推动了国际人权价值理论创新,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媒体有关部门负责人,人权领域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代表等共7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代表还围绕人权法治保障、特定群体的人权保障、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全球人权治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研讨会由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权研究中心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