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城挂牌量处于高位,仅能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老破小”或是面积小、交通不便的房子,已经非常难出手,等待置换房子的改善型购房群体却依然庞大,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
“在房地产行业,品质已经缺失了五六年之久,而现在随着楼市过渡到买方市场,购房者对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房企将在产品力上开启激烈竞争。”近日,一家大型房企华东区域的设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10月,已有约20家房企基于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变化,调整发展战略,推出了新产品、新服务体系或启动社区焕新等。克而瑞集团CEO张燕认为,以投资为驱动的购房者已经退场,房企接下来的主战场是争夺自住改善型客户,在品质竞争上将非常“内卷”。
一位长期观察行业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受到市场限制和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楼盘品质对于房企来说并不是第一位的,即便房企有好的想法、理念和设计,受大环境影响,也基本难以实现,而过去评价一家房企是否优秀,多是从融资能力、拿地能力、销售规模等维度考量,但现在,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都在倒逼房企回归品质时代。
8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两大目标,其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其二便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走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居民的住房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即便是一些还未买房的刚需客户,也即将被低端二手房和保障房分流。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未来新房市场将持续转向改善及高端住房需求,新房住宅将趋向于“所见即所得”,无限接近现房销售。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表示,未来住房刚需市场将加速萎缩,改善住宅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结合近期多地取消地价上限、重回“价高者得”,未来改善住宅和豪宅市场将更具想象空间。
“今年在项目营销和交付时,我们的感受很不一样。过去项目只要地段好、价格有倒挂就会好卖,而现在客户会反复对比同一个片区里多个项目,对绿化、会客空间、地下车库、会所等公共区域的品质要求变得非常高,这倒逼着我们需要在设计上进行改变,提前两年就要预判未来趋势,才能在交付时不落在其他竞品后面。”提及近期对房地产市场的感触,上述大型房企华东区域的设计负责人说道。

“从目前上海的市场来看,总价300万至400万元是刚需‘上车’的门槛,这个级别的需求已经有所减少,而在其他城市,‘卖小卖旧’还要比上海更难一些,应注意到房地产市场结构性供需错配的问题,普通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已经出现住宅供应量总体过剩,刚需的居住需求已经满足,所以在土地出让的时候就应当把改善型住宅的比例增大。”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对记者表示。
从数据来看,据克而瑞统计,今年新房总体成交中,三房产品仍占据主力地位,成交套数占比56.1%,四房产品则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五房及以上房型的产品成交占比也有0.3个百分点的增长,而一房、二房及其他户型占比持续走低,110-140平方米的㎡面积段产品成交比重达到37.9%,是市场成交的主力,140-180㎡平方米面积段产品占比增长最快。

市场趋势下,不少房企已经在发力高端市场,以巩固自身竞争力。近期在克而瑞产品力论坛上,保利发展控股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吴劲松表示,保利发展已在其地产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品质时代”的概念,对其产品品牌服务进行了全新升级。中国电建地产集团副总经理于建勋表示,地产进入了新时代,以前的土地红利、资金红利或金融红利正走向管理红利及产品力红利,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该公司产品策略是以改善型作为主战场。

张燕表示,头部房企对产品竞争力非常重视,已经在进行更为精准的研发与升级;其次是城投平台,2022年城投平台拿地已开工土地数量达到195宗,其中22%的项目选择合作或代建模式,其余一些城投平台也在打造自己的产品线了;此外,各地中小型房企也希望通过产品细节来打动客户,已有此类房企靠产品力出众能将项目价格卖到比周边竞品高出50%。
基于这些特点,克而瑞预估,未来一两年,房地产好产品的成长空间正在释放出来,购房群体和租房群体对于住房的品质要求也将逐年提升。 【编辑:叶攀】
中新网宁波12月4日电(记者 林波)近日,随着浙江宏山船务有限公司的“凯航之星”轮取得船舶营运证,浙江宁波营运船舶运力规模首次突破1100万载重吨。
“凯航之星”轮下水现场(资料图)。 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供图
12月4日,据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最新统计,截至11月底,该市营运船舶运力达1106.5万载重吨,沿海船舶运力规模约占浙江省沿海总运力38%,稳居浙江省首位。

据了解,为促进航运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航运企业纾困提质增效,宁波交通港航部门积极争取行业扶持政策,该市于2021年、2022年连续出台航运业奖补政策,争取奖补资金7000余万元,惠及企业60余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在交通港航部门的支持下,出台了宁波航运业历史上扶持力度最大的行业政策《宁波市促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该政策明确指出,每年争取财政资金上亿元用以扶持航运发展。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该市交通港航部门全力开展政策宣贯和企业招引,同时优化办证流程、加强企业服务,引导航运企业优化运力结构,壮大船队规模。

2023年以来,该市共引进航运企业17家,净增船舶运力70.7万载重吨。尤其是在政策出台后,该市运力投放速度明显加快,6月至11月,新落户企业15家,净增运力59.7万载重吨。
在运力投入带动下,宁波水路运输生产形势也是节节攀高。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该市水路周转量同比增长12.7%,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超过浙江省平均2个百分点。(完)